第31章 跟车-《城中村六个平方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老梅车子开的很稳,不慌不忙。沿途交卸点都要从主路拐向乡镇的支局所,邮车宽大,集镇路窄,往往错不开车。外加上集镇街道有卖菜的小贩,有三轮车摩托车随意停放的,有牵牲口的,有私家车占道的……五八门。

    这是跑这一班司机最头疼的问题。现在时限卡的很紧张,这一路这么多交接点,特别耽误时间。按照大网原则,市局本只对县局负责,各分支再由县局组开邮路,但是考虑到运行成本和邮件倒流问题,市局决定沿线顺路能捎带的点邮运班尽量捎带,即减轻了县局处理量,也提高了沿线乡镇邮件的传递时限。总之是方便了众人,苦了邮运司机。

    这里面还有几个问题,一是邮车开进集镇,掉头困难,有时要跑出好几公里才能找到地方掉头。二是沿途支局门口没地方停车。三是部分支局所人员卸车不积极,造成压车。

    总之,各种问题就像一台众生戏,每天都在邮运沿途轮番上演。老梅倒是耐得住性子,见缝插针,游刃有余。但也难免一会儿车轮子把谁家的莲菜给压烂了,一会儿车尾把哪家的盆给擦了,小磕小碰再所难免,王丹平看着都着急。

    老贾倒是淡定得让王丹平心生敬意。

    “这就是现实情况。你们市上的领导部门都坐办公室拍脑子想问题,一天只追求时限、追求低成本,哪管得了我们这些人的疾死活。”老梅瓮声瓮气地说。

    “这种状况应该每天都发生啊。我看你倒是不急。”王丹平说。

    “急有啥用,遇事了,只能给人赔笑脸,乡镇的人都比较朴实,大部分人都好说话,事情不大也就过去了。”老梅说。

    这点王丹平比较认同,他之前所在的凉水镇的居民就是如此,朴实无华。

    “那要是遇到难缠的呢?”王丹平问。

    “倒也不是没有,那咋办,赔呗。你比如今天这种把人莲菜压了,大不了自己买过来,反正家里也是要吃菜的不是?”老梅无奈地说。

    “要是碰到特别难缠的,我们就联系地面局处理。一般支局所长在当地威信都比较高,基本小问题都能解决。”老梅继续说到。

    “哦。”王丹平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“只要没挂到人,就算万事大吉。要真挂到人了,那才叫完蛋了。我们这工作呀,一天提心吊胆,要是心态再不好点,怕是早被自己逼疯了。”老梅无奈地说。

    勉强送完两个沿途交接点,已经快到中午了。老梅把车子停到路边,找地方吃午饭。作业计划已经规定好了司机在哪个交接点吃午饭,该交接点邮件交接时长也相应多预留了二十分钟。老梅带王丹平去了一家他经常就餐的面馆,叫了两份面条。面馆老板跟老梅很熟了,热情地招呼着,吩咐煮面师傅先给老梅他们做,她知道老梅赶时间。面条口味不错,分量也足,便宜实惠。王丹平主动起身付了面钱,老梅不让,但王丹平坚持付了。

    继续上路,老梅明显话比刚上车时多了,不知道是不是那一碗面条起了作用。他主动给王丹平讲了好多过去在邮运路途发生的事情,有的故事相当精彩,王丹平听得如痴如醉。驾驶室里的氛围变得异常和谐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