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其他大臣,也是一脸凛然之色。 包括大唐在内的所有封建朝代,说到底都是建立在自耕农身上。 自耕农承担包括人头税在内的所有税收,自带粮草戍边,完成徭役。 而地主有权有势有钱又有人,会建立最精简的耕作队伍,耕牛等劳力设备齐全。 自耕农只有那点财力和土地,根本不可能竞争得过地主。 地主兼并他们,把他们变成流民,就是把他们推向大唐的对立面。 当这些人累积到一定的人数的时候,整个封建国家就会摇摇欲坠。 这些关键的东西,在场的官员当然会懂。 不过,他们也仅限于懂。 李世民本人的感受却更多。 楚杰那本“神书”提到过,土地兼并是大势所趋,地主手下有组织的生产队和完善的灌溉设施也算是先进的。 本来大唐这点土地,确实不需要四千万人全民种植,肯定会在实际生产的时候把更多人从土地这个“岗位”上踢走。 奈何封建朝代并没有办法摆脱土地的依赖,甚至基础还建立在自耕农身上,那当然会一代接着一代地被更加先进的地主给搞垮。 所以封建皇朝要长治久安,首先就得把国家的基石从土地上拔出来。 所以李世民才按照神书上那些他不公开的内容,一直在建立生产线,建造火车铁轨,建造造船厂。 这些东西对地主没有影响,却能产生更多的岗位容纳那些被从土地上踢出来的倒霉蛋。 军队也一样。 李世民这个驻外军团,完全是突如其来的灵感。 同时也为大唐解决了眼下无地流民的问题,更加能为这些问题在未来变得严重的时候,提供解决的方向。 前隋几乎也是在试图做这些事情,奈何他们搞错了应该征兵的对象,外加在高句丽萨水之战的惨败,让军士以为大隋官府是打算让他们在战场上死光拉倒。 所以才触发了大规模的反叛。 大唐显然没有这个问题。 .热.兵器的出现,外加强大无比的钢铁工业和武器上的代差,他已经可以把战争从拼国力变成轻而易举摧毁对方。 毕竟拥有制空权的大唐,战略上那是直接无敌了。 就算有什么败仗,那也是战术上的小型挫败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