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68.雪中神仙-《大隋说书人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甚至有人发现,以炁御敌时的招数,用起来的威力都要比平日大了一些。
    如若神助。
    而练武之人在濒临出尘生死关时,似乎堪破生死关的人也越来越多了。
    甚至更有一些武者莫名其妙的,一夜之间就悟了道。
    尤其是荥阳之中的那些人。
    在九九重阳日过后的那一晚,整个荥阳城中一晚上多了一百来个踏入出尘的修炼者。
    接着在几天后,一个消息莫名其妙的传遍了天下:
    “瓦岗寨反隋乃天命之为,天命浩荡,降下福泽。得福泽者,自会有气运加身,顺天应命。”
    而这个消息的左证,就是荥阳城内一夜之间多出来的那百余个修炼之人。
    并且,连续几晚,总会有人如同神助一般登临出尘,来左证这个消息。
    一时间,天下武人为之震动,不约而同的赶往了荥阳。
    想要借一借这负责气运。
    而重阳过后,天,也越来越冷了。
    按照道理来讲,天寒地冻之日,大家忙碌一年了,总要休憩一番才是。可偏偏对于掀起征伐的叛军们,此时却是大举进攻的好时机。
    在荥阳破城后不足半月的时间,河北那边,在东海公高士达死于杨义臣之手。
    本来,对于朝堂而言是个喜讯。
    张须陀战死后,朝廷太需要一位能打仗的将领出来提振士气了。
    可就在洛阳那边收到了捷报,正在草拟论功行赏的庆功表时,明明胜利还没拿到几天,河北那边又传来了一个坏消息。
    论功行赏的主人公杨义臣,被高举为高士达报仇大旗的窦建德,以及天下第三的诸怀一同,斩落于马下。并且,窦建德这伙叛军撤退及时,并没有损失太多,反倒占领了一座河北重地---乐寿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乐寿城外三里。
    东汉乐成国所遗留的点将台前。
    手持长枪余尽的诸怀睁开了眼眸,看着仿佛悄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静明道人,似乎并不意外对方过来。
    只是问道:
    “宇文化及可好?”
    静明道人手掐道指一礼:
    “甚好。”
    听到这个回答,诸怀冷笑一声:
    “好,那便告诉他,让他等着我。”
    “好。”
    静明道人点点头,接着目光看向了那已经立于点将台之上的窦建德,手腕翻转,掏出了一块碎片。
    “贫道静明,见过长乐将军。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窦建德看了诸怀一眼,见对方毫无反应,只是坐在台阶上发呆后,便点点头:
    “有劳道长了。”
    说完,接过了碎片。
    不久后,点将台前的桌子上,那套古旧的器物已经重新摆了上去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大业十二年九月下旬。
    杨广忽然在泛舟时落水,被黄喜子救上来时,再次昏迷了两个时辰。
    醒来之后,神色呆滞,高烧不退数日。
    群臣束手无策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十月初。
    窦建德于乐寿整顿完毕后,兵分三路,进攻河北周边隋军,高举反隋旗帜,罗列隋帝十大罪状,共邀天下英雄联合抗隋。
    响应者寥寥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十月中旬,岳州校尉董景珍、沔人张绣等人起兵反隋,推梁宣帝曾孙萧铣为主,进据巴陵,后称梁王,建元鸣凤。
    萧铣自称梁王,扬言讨伐贼寇,直指江都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十一月,因隋帝龙体抱恙,皇后及皇孙杨侑代为监国理政,宇文化及坐镇皇宫之中,深居简出。但因经验浅薄,许多政事得不到及时处置,导致政令迟滞,加之萧铣与杜伏威隐有联合之意,江南多地告急。
    为了稳妥起见,王世充直谏皇后萧氏,与历阳前线等地固守防御的江都十万兵卒全线收拢,拱卫江都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十二月,杨侑宣布,于夕岁之日大铜山前举行夕岁祭礼,为皇祖父龙体祈福。
    诏令发出之后两个时辰,一场大雪,降于江都。
    大雪连下三日三夜未停,江南如北地。
    冻结江面,薄冰横行。
    使得船舶不进,该往前线输送的补给运发不出。
    皇后萧氏前去寻找宇文化及,定破冰之法。
    却见宇文化及竟然在雅筑之中昏迷不醒。
    萧氏大惊失色,连夜急召妙应真人孙思邈、国师张道玄入宫密诊。
    而国师自大铜山上下山之时,路过长江冰面,见船舶千帆不发,困于码头后,以手书符箓祭天。
    连续三日夜未停之雨雪顷刻之间化作月朗星稀之天。
    冰雪消融。
    江都城中不见半分。
    引得百姓跪拜,口称……
    “神仙。”
      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