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九章 琵琶解尘-《雪剑奇情》
第(2/3)页
梅凝走到他们面前拱手作揖,说道:“江面柔波,潮平江阔,我正在想哪儿会有飞流急湍的瀑布之声呢?原来却是两位高人在此雅奏。”
青年女子忽然一停,说道:“雕虫小技,何足挂齿?公子也懂音律?”梅凝摇了摇头,道:“在下虽然不懂,不过听得多了也稍微可以听出一点端倪来。”
那青年男子突然说道:“古人说:‘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作诗也会吟。’果真不假,想必公子曾经一定听过一些高人的精律,这才有感而发吧?”
梅凝笑道:“半月之前,我在西湖边上曾听到一位小姐的琴声,几日前我又听过一位少女用竹箫吹奏过古曲《广陵散》,今日又闻得两位的箫声和琵琶,古今的乐曲在下都有所耳闻,算不算得是有感而发?”
随即觉得这两人虽是一般江湖人士,见其神态举止,却隐隐有一股王者之气。
只听青年女子“哦”了一声,笑道:“那请问公子,在你听到的乐声之中你认为哪种乐曲奏得最好?是我们的合奏,还是那位吹奏古曲《广陵散》的少女,或是那位西湖弹琴的小姐呢?”
梅凝道:“在西湖边上听到的琴声之中哀含有深闺之怨,让人联想到以往的琐事,令人无限感伤;吹奏古曲的那位少女的雅奏《广陵散》,似含有怀古伤今的情怀,想当年嵇康临行之前从容弹奏此曲,其情甚悲,其义可状,那份傲然于生死的情怀令在下每每想来都无不佩服;今日两位的琵琶箫音似有刀枪胜雪,马征四方之意,隐隐中却缊含离国之愁,漂泊异乡之苦,若非要在下分出个好与丑来,那在下也不偏袒哪一方,只能说别俱一格,各有千秋吧!”
青年女子仰天长叹,道:“公子心思敏捷,只听音乐就能听出人内心的心音和所表达的情感,真是令人佩服。”
梅凝心里暗道:“这算什么?如何值得佩服?”
只听青年女子又说道:“说来不怕公子笑话,我和兄长是从关外逃难归来的,几经周折,这才来到船上,没想到却在这里和公子萍水相逢,真是有缘。”
梅凝微微一怔,问道:“关外?关外可是金国,两位可是?”青年男子一听梅凝出此一问,立刻答道:“我们兄妹二人早在十多年前就远居关外,金国连年征兵南侵,我们中原人在关外真是苦不堪言,怀念故乡山水,这才潜逃回来。”
梅凝听青年男子如此一说,这才疑色稍解,说道:“同是华夏之人,我们不分陂此,国家有难,只要能回归国土就好,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原本就是一场缘分。”
青年女子脸现感激,说道:“公子心胸宽广,不计我们兄妹的出身,我们兄妹感激不尽,请问公子将往何处去呢?”
梅凝道:“南去临安,两位呢?”青年女子笑道:“不巧,我们也是去临安,正好可以同路。”
那青年男子叹道:“唉!如今兵荒马乱的,不是山贼便是强盗,旱路总让人提心掉胆,所以我们兄妹才选择走水路。“
梅凝道:“国家内忧外患,金兵猖獗,这日子也不知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?”
青年女子道:“每朝每代总有那么多昏庸皇帝和奸邪之臣,他们在一起还能做出什么事来,大好河山全都是葬送在他们那些人的手里。”
梅凝一听,颇有同感,大起知己之意,道:“我们武林中人管不了国家大事,只能保持自己的心不受沾染,心中明净,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年寒暑,能开心愉快地度过就好。”
青年男子笑道:“公子真是性情之人,兴亡有命,管不了的事就别管为好,弄箫挥琴多不快乐?”
梅凝道:“这些都是江湖中人的喜好,的确,在江湖上漂泊得久了,也就渐渐厌倦了各种纷争,最后只求内心的空明和一份宁静。”
青年男子抚掌大笑,说道:“说得好,说得好,清风明月,江面泛波,我们早应该在这片月色之中大醉一场,公子意下如何?”
梅凝一听大喜,想到自己上次在黄天荡与大哥三弟沽酒结义,喝得如此豪放,至今仍然想念,当下表示赞同,说道:“喝酒?好,在这样温柔的月色之下,喝酒才好找到一份心灵的寄托,正合我意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