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5章 定江南-《海上升明帝》
第(2/3)页
可以说,起码眼下,哪怕这是新扩编后,但长江以南的清军,已经远不及朱以海的实力了。
这还是没有算上江西金声桓、郧阳王光恩、湖南朱大典、巴东李赤心、汉中贺珍、关中武大定、重庆秦良玉、播州王应熊、福建郑芝龙等地方军。
钟山。
朱以海在孝陵登基后,就一直留在孝陵山下扎营。
御前会议上,朱以海拿出的这个全新的整军扩编,以及兵分三路的计划,基本上得到了大家的同意,御营发展迅速,一直没停止过扩编,但战斗力也一直不错。
一直都是打运动战,转战吴越,甚至杀入齐鲁,如今要一分为三,皇帝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。
虽然也有几位老臣觉得皇帝过于倚靠御营,有毫不掩饰的要在当今效仿唐朝天子们打造北策神策军的意思,但毕竟这御营功绩在此。
而之前湖广五忠溃败,也是曾经给了朝廷很大的打击,大家都对于旧官军,以及反正归附的军队,都没什么信心。
“陛下,御营十四镇,兵额十二万,战兵就八万八,现在的粮饷标准,供军压力不小,而且现在又提高了抚恤标准,阵亡给五十两抚恤,还另给十两安葬银,这就是六十两银子。
现在战事频繁,一场仗打下来死成百上千很寻常。”虞大复担忧道,如今御营最低的辅兵都是一天一钱银,一月就三两。上等兵一天一钱五,一月四两五。
出省作战,还每天加两钱的行粮。
每兵每月再给六斗的月粮。
而士兵在营的吃、穿,衣甲刀枪这些全都是军中供应。
打仗杀敌立功还另有赏赐,如缴获一匹马赏银十两,抢到一桶火药,赏银五两。
伤残也都有银子补贴,按等级从三十两到五两不等。
虽说平时发半饷,但并不是克扣一半,而只是剩下一半都改在逢年节等时候发。
对于负责粮台的虞大复来说,这个压力不小,眼下粮台手里有不少银子,但天天流水一样的花银子,他还是觉得压力山大。
“朕觉得士兵战死,朝廷给六十两银子不多,那是一条人命,而且是为国捐躯。”
“江南一个长工一年也就三两银子,另包吃住。”
“那能一样吗?御营战士是当兵打仗,拿命保卫国家,牺牲流血,这是崇高的值得尊重的,我们的尊重也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,得落到实处,不能让将士们既流血又流泪,士兵们拿命拼,我们就得厚饷养,不仅要能养活将士们,还得让他们可以安养父母妻儿,甚至将来退伍后能返乡置业,不用担忧生计。”
“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些,也就很能指望将士们有好的军纪,有高昂的斗志,很难要求他们能够忠诚不二。”
“现在是特殊时期,银子要优先用来供军、打仗,优待将士们,而不是用来盖宫殿选美人奢侈享受。”
朱以海很直接的告诉大家,“鞑子对绿营是当走狗养,结果绿营的战斗力你们也看到了,有能打的吗,有可靠的吗?或者说以前我朝对边军将士们对卫所士兵,又是怎么样的,士兵们可怜的跟叫花子一样,结果就是让建州女真这么几个小部落,硬是几乎夺了我们大明江山社稷,还不够警醒吗?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