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与此同时,港岛众多电影公司,也在琢磨《东北猎人传说》的成功秘诀。 实在是,投入和收益的比例有些夸张了。 《东北猎人传说》的制片成本不会超过百万,却是获得了一千三百万票房。 对于眼下头部票房超过三千万的大片,确实有不小差距,但是很赚钱啊。 扣除百分之十七点五的娱乐税,其余收益全部都是院线和制片方所得。 这么说吧,除了分润给武锋的票房分成,银都机构整体收入超过八百万。 不过就是一部小成本电影,从拍摄到上映加起来不会超过三个月时间。 这么点时间就赚取八百万利润,哪家电影公司不眼馋? 最叫其他电影公司惊奇的是,因为有小说连载,还有出版书籍以及连环画的缘故,都不需要花钱大力宣传推广,《旺角新闻》一家全都包圆了。 这还是双南院线不是主流院线的缘故,若是放在金公主或者嘉禾院线放映,怕是票房还会多出几百万。 金灿灿的港币谁不喜欢? 不管是新艺城还是嘉禾公司,都想要复制这样的成功案例。 也就是德宝公司要借助电影推广名表,拍的是都市时装片,才会对《东北猎人传说》的成功模式不感兴趣。 其余中小型电影公司也是蠢蠢欲动,港岛电影人最擅长的手段,就是抄袭模仿,能在短时间内将一个类型片生生弄死。 更别说,武锋弄出了大文娱联动的骚操作,着实将港岛电影公司老板好好惊了一下:没想到电影还能这么玩! 尤其是有不少经典佳作版权的新艺城和嘉禾公司,眼睛都绿了。 但凡有一定票房基础的电影,按照武锋弄出的骚操作,基本上都是能够改编成小说和漫画的,有电影的宣传打底销量都不会差到哪去。 只是经过简单的市场调查,就知晓这也是以百万港币为单位的大金矿! 至于会不会冲击港岛小说界和漫画界的原有势力格局,关他们屁事? 瞧瞧玉郎国际,单单就是卖漫画都卖上市了,在金融圈的地位比新艺城和嘉禾都高,到哪说理去? 查先生就更了不得,《明报》能够上市要是没有小说的支撑,可能么? 只能说,以往电影公司的收入模式太过单薄了,周边搞得太差了。 第(1/3)页